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
就是很多中产家里明明也挺有钱的,但却不敢停下赚钱的脚步,这是为什么?
【资料图】
你以为真的是有钱人比你还努力?
不是,是有钱人比你更焦虑。
焦虑的源头就是通胀。
而你,真的了解通胀到底有多可怕呢?
按照通货膨胀率≈货币供应增速—货币需求增速的算法,我们算出了:
2001 年 -2020 年 20 年期间总通货膨胀率为 204.19%。
也就是说:2020 年末,304.19 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 2001 年初 100 元人民币的购买力。
根据年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公式:
我们最后得出近 20 年的年复合通货膨胀率为 5.7%。这个结果,是最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通货膨胀率。
但很多人应该很疑惑,因为这和房价上涨增速完全不匹配啊。
嗯,如果按照通货膨胀率 =(现期货币供应量—基期货币供应量)/(基期货币供应量)= 货币供应增速。
根据公式,通货膨胀率约等于货币供应增速 M2 的话。
那么通过 20 年的 M2 数据可以得出总的 M2 增速,也就是总的通货膨胀率为 1525%,年复合通货膨胀率为 14.96%。
也就是说:2020 年末,1625 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大致相当于 2001 年初 100 元人民币的购买力。
这虽然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完全不一样,却和过去 20 年房价的同比数据高度吻合。
看到这,聪明的人应该有所领悟了。
过去你有 100 万存在银行定期,假设利息用于生活,那么100 万的存款 20 年后购买力只有 69 万了。
可 20 年前 100 万买的房子,现在价值是 1625 万。
同样是 100 万,但现金持有和资产持有,到头来完全是不一样的。
这就是中产焦虑的核心。
2013 年钱慌的时候,余额宝收益达到年化 6%,而现在,早就干到 2% 以下了,哪怕短期会有回升。
但收益下调在未来几年都会是趋势。
按照收益率 - 通胀率来算你的实际收益,你如果存银行理财、买货币基金的名义收益率基本就是 0 或者负数。
你说中产慌不慌,因为中产有钱亏,而穷人想亏都没钱。
通胀算法很复杂,但你只需要知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:
钱会贬值,但资产不会就可以了。
所以这里也就插播一句,我们一直为那些中产在寻找可以抵御通胀的资产,本周我也会亲自带团前往一个我一直看好接下来还能上涨,且非常有价值的城市—珠海去考察。
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城市,很多人说它小,但它天然地理位置很优越,而且人均 GDP 全国排名前列。
并且珠海的购买力从来不是本地,也不是大湾区,而是全国。
这也得益于珠海独一无二的气候和环境,全国能和珠海比的,只有三亚和厦门,可惜房价都在 5 万 + 以上,而且三亚是纯旅居,但珠海还有产业。
全国既有海,又有产业的,真的不多,一个巴掌能数的过来。
珠海市区超长海岸线每年吸引一大批人来旅游甚至后期发展成定居,毫不夸张说,退一步可以养老旅居,进一步是连接深圳,对接港澳,甚至还是黄金内湾中的关键一环,前途无可限量。
如果你还不了解的,可以扫码加我微信,我可以把珠海详细资料发给你,当然最好的就是你报名线下,我们一起去看看。
关于中产的财富。
中国中产阶层的镰刀是持续的通货膨胀,你赚了多少钱,如果不买资产,光放银行存着,迟早都会被国家的通货膨胀洗劫干净。
过去很多人的父母生在一个月薪 600 的年代,你辛苦操劳一辈子,40 万可能也就是普通家庭一辈子的积蓄了。
可现在一个毕业生出来,如果能进到大厂,或许年薪就能达到 40 万了。
你一辈子的积蓄是别人一年的收入。
这时候你能感受到通胀有多猛烈吗?
所以中产阶级非常焦虑,他们多数人的财富积累,都是靠工作,靠收入进账的,他们一刻都不敢休息,不敢停止工作。
如果他们还无法攒下几笔优质资产的,这意味着他们要工作到老死的那一天。
今年不是有个非常热门的讨论话题吗,叫做延迟退休。
很多人一边吐槽一边焦虑,其实如果是普通人,没有财富积累,且不论到时候能不能找到工作,但真有可能要工作到退休那一天。
但如果你年轻时候已经做好了资产积累,其实什么时候退休,是你说了算,而不是 GJ 说了算。
有钱就可以退休啊。
所以中国中产家庭的焦虑,除了通胀带来的现金贬值焦虑之外,还源于资产荒。
我们普通老百姓能选择的,无非是债和股两类。
债的收益正在逐渐下滑,股的收益飘忽不定,被宰是大概率。
最后兜兜转转多数人只能选择房产。
可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,就像是打游戏升级一下,刚开始容易,越到后面越难。
虽然赚钱的机会不断爆出来,但随着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赛道,赚钱机会就会越来越难。
买房不就是这样吗,以前闭眼买都赚,买哪都赚,2010 年以前,不管你是买一线二线还是三四线,都涨了,只是涨幅有差异而已。
但是 2015 年以后呢,有没有发现买房竟然开始不赚钱了,买错了还在亏钱?
有些人会被误导,因为买房已经不赚钱了,但聪明人开始反思自己,不是买房不赚钱了,而是买房这条赛道太多人了,要想赚到钱,得学点真家伙本事了。
所以很多人才开始学会分析城市价值,结合人口流入、经济发展、产业实力、甚至是政策走向,就是想找到这条赛道上还剩下的赚钱机会。
而我们的专业就是做这个,我们全国去考察,先挖掘出有价值的城市。
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发现出城市内部之间的分化已经越来越严重。
哪怕你知道什么城市赚钱还不行,还得知道这个城市的哪个区域有价值,甚至细节到板块,以及项目产品。
所以挑选城市 - 区域 - 板块 - 项目,需要一层层去剖析,我们在分析的时候,都会结合各种数据分析,近期我们也整理出一些资料包:
1、全国 31 省 +120 城人均可只配收入排行榜
2、全国 31 省及 333 城 GDP 排名
3、2012-2022 年中国 298 房价变化
4、刚需买房必看的 7 大原则
5、2023VS2022 中国 ZF 工作报告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如果你也想学会分析的方法,可以加我微信向我索取这些资料包,免费送给你,当然了,如果你还有一些疑惑不能解决的,最直接是扫码加我微信来咨询了。
通胀虽然可怕,但不能不选。
2 月末,广义货币 ( M2 ) 余额 275.52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2.9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 0.3 个和 3.7 个百分点。
M2 的同比增速,可以看做是 " 印钞速度 ",12.9% 的增速不仅创了疫情后的新高,也创下了 7 年来的新高。很多人说 M2 增速那么猛,为什么还没有感受到通胀的到来,房价也还没上涨啊?
这里原因很多,数值有夸大成分,因为最近 M2 增速拉高和老百姓赎回银行理财有关。
加上 cpi 的统计没有强调房价和房租,当前虽然各地成交量在猛涨,可价格没明显上涨。
房价房租没涨,也会导致物价上涨也相对比较乏力。
另外就是欧美主要经济体都在加息,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,而这也是 ppi 持续走低的原因。
工业制成品价格下跌,肯定也会传导到 cpi 上,所以最近不仅没有通胀的苗头,甚至有些商品还降价了。
总之,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胀还没起来,只是暂时的、阶段性的。
我们普通人只需要记住一点:
经济需要发展,而发展经济是需要钱的。
如果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不够,是会导致通货紧缩。
所以宽松货币,鼓励投资、鼓励消费,至少是今年的基调。
那么多的水,或多或少一定会流入某个领域的,通胀不是不来,只是未到。
在这样的基调下,普通人能做的就是:
增加自己的资本。
因为通胀意味着钱不值钱,而资本值钱。
那什么是资本呢?就是可以赚钱的东西。
比如房子、股票、债券,配置一些这样的资产,有利于你抵抗通胀。
因为这些资产的价格上涨速度长期来看,是高于通胀的。
最后,如果你实在是着急、焦虑、却又害怕做错决定,我觉得也可以先来听听我本周的闭门直播。
人是有情绪钟摆的,这可以理解,所以我们更应该拨开所有那些影响我们做决策的东西,找到现在最根本的内在逻辑。
2023 年,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年份,也是非常难得是买房抄底、做大资产规模的关键一年。
如果你看得懂,别忘了来听本周我的闭门直播,先加微信,之后会提前把闭门直播链接发给你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