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益

2023-05-30 15:26:48 来源:茶友网

一片树叶,浸入热汤,激发其香,茶香缓缓弥漫,被嗅觉捕捉,脑海里便对茶叶品质有了期许,暖汤入口,茶香萦绕于咽喉,好茶的品质就算落了地,可见“茶香”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普洱茶作为中国云南地理标志性产品,拥有独特的品质特征,其茶香和风味便是他最大的特点之一。因制作工艺不同,普洱茶被分为生、熟两类,这也是造成两者香气不同的主要原因。生茶香气清新,略带花果之味;熟茶则因通过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制成,香气更为浓郁、独特,带有陈香。

不禁疑惑,我们嗅到的茶香究竟是何物?是饮茶时在空气中捕捉到的玄妙体验,还是另有神秘物质丰富茶汤滋味?


(相关资料图)

香气来源-挥发性物质

其实,我们嗅到的“茶香”是茶叶中的芳香物质,也称“挥发性香气组分”(VFC),是茶叶中易挥发性物质的总称。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种类繁多,且组分复杂,它们的含量和种类共同决定了茶叶的香气特征。

刘仲华院士团队于2022年在《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》期刊中发表了一篇关于普洱茶独特香气的综述,文章表示目前普洱茶中已鉴定和报道的挥发性物质有1000多种,包括:

碳氢类(烃类)、酮类、醇类、酯类、醛类、氮类、有机酸、酚类、甲氧基苯类化合物、内酯类、呋喃类和其他化合物。

其中,甲氧基苯类化合物是陈年普洱生茶及普洱熟茶的典型香——陈香的贡献者,烃类化合物是普洱茶挥发性物质中检出种类最多的化合物,其次对普洱茶香气贡献值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醇类、醛类、酮类等。

普洱茶香气主要贡献者

甲氧基苯类化合物

甲氧基苯类化合物是普洱茶陈香的主要贡献者,也是普洱熟茶中浓度较高的挥发性化合物,因是后发酵产物,其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。

普洱茶中部分甲氧基苯化合物

目前对甲氧基苯的来源有两种理论:

一是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会产生大量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,其中黑曲霉就具有使酚性羟基甲基化的能力,从而产生甲氧基苯类化合物。

二是由于普洱茶中的EGCG在氧化降解过程中脱没食子酰基形成没食子酸,而没食子酸的羟基(-OH)的氢被甲基(-CH3)取代实现甲基化则产生甲氧基苯的类似结构化合物。

醇类化合物

醇类化合物通常具有独特的香味,包括“花香”、“甜香”和“木香”。这些化合物对普洱茶的香型有一个较好的协调作用,能使普洱茶香味更加陈醇。

普洱茶中部分醇类化合物

酮类化合物

酮类化合物在普洱茶中检出含量普遍较低,种类也较少,被认为是“木香”的主要贡献者。

普洱茶中部分酮类化合物

醛类化合物

醛类化合物是普洱茶“青草味”、“药草味”和“油脂味”的主要来源。

烃类化合物

烃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,也是普洱茶中检出数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,其中饱和烃对茶香无多大贡献,不饱和烃则起着重要作用。

普洱茶中部分碳氢类化合物

在渥堆过程中烃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会急剧减少,这可能是普洱茶的香气由清香转变为陈香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生茶、熟茶香气区别

茶叶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物质成分协调作用的结果,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都会影响普洱茶最终呈现出来的香型。而影响普洱茶香型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包括产地、采摘季节、加工工艺、储藏年份等。

普洱生茶

香气特点:

清香、蜜甜香、花香、果香、花果香、烟香,老茶会转化出陈香、药香等。

香气组分:

晒青毛茶香气主要以烃类、醇类等化合物为主,其中芳樟醇、芳樟醇氧化物、苯甲醛等呈现木香和樟脑气息成分含量较高,随储存时间延长,这些成分会随之减少,而甲氧基苯类等呈现陈香型的成分会随之增多。

普洱熟茶

香气特征:

经渥堆发酵后,普洱熟茶香气稳定,特征性香气为陈香,有些品种还带甜香、枣香、焦糖香、糯香、荷香、菌香、木香、药香等。

香气组分变化:

甲氧基苯类化合物是构成普洱熟茶典型香——“陈香”的主要挥发性物质,是后发酵产物,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可能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发生甲基化反应形成的。

无论是陈放的普洱生茶还是经历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,其甲氧基苯类化合物都是普洱茶中含量最丰富的香气成分,也是构成普洱茶典型陈香最重要挥发性物质,而其他挥发性成分主要起到协调作用,形成除陈香以外的不同香型。

普洱茶作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饮品,散发着沉稳香气,让人陶醉其中。饮茶汤,闻其香,了解普洱茶香气之成分,享受普洱茶沉稳之魅力。

大益七号院专家团/供稿

文献摘要

[1] Wang C, Li J, Wu X,et al.Pu-erh tea unique aroma: Volatile components,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tabolic mechanism of key odor-active compounds[J]. Trends in Food Science & Technology, 2022, 124:25-37.

[2]吕世懂,孟庆雄,徐咏全,等.普洱茶香气分析方法及香气活性物质研究进展[J].食品科学,2014(11):7.

[3]谢吉林,张偎,陈孝权,等.普洱熟茶贮藏过程中香气变化分析[J].食品科学,2015(10):4.

标签:

推荐阅读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