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原标题:医疗剧要把准观众“脉搏”
这两天,电视剧《后浪》不断引发评论“热浪”,“别把医术拍成了法术”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。
该剧讲述的是中医药大学教授任新正致力于推广中医,辞职创办中医传承班,希望培养出真正能将中医之道传承下去的接班人的故事。然而从该剧播出以来,就呈现出了热度高但口碑不佳的态势,其中部分医学细节更是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。
从主题立意和创作态度来看,该剧无疑值得肯定。《后浪》将“年轻人”“中医”两大元素融合,角度新颖,且具有现实意义。据报道,编剧耗时7年完成剧本,甚至为了作品的专业性,攻读某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。剧组演员也曾到大理学习中医基本理论、手势动作等。
相较于《老中医》等传统中医题材,以及急诊科、外科等热播题材,该剧叙事难度加大、表达空间有限,有所争议不难想见。一方面,由于前者类型化叙事模式更成熟,人们普遍对老中医、外科医生认可度高;另一方面,既要表达“后浪”传承“前浪”主题,又要避免陷入都市恋爱剧窠臼,对情节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因此,剧中出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杂糅,中医题材与都市题材的杂糅,留下了比较大的讨论空间。再往深层看,其背后有着关于中医的争议、关于演技的争议、关于编剧的争议,这些标签决定了其更容易具备热搜体质。
我们拒绝断章取义的解读和对编剧、演员的人身攻击,也要看到影视批评的价值。整体来看,差评集中在叙事表达、剧情推进、人物塑造等方面。打开热搜话题,“把外卖扔在客人头上”“学医两周就在户外徒手接生”“解决病人焦虑全靠辱骂”“癌症晚期竟然自动康复”等内容,让很多网友看完后留言道“学中医的都沉默了”“这个电视剧多少是有点离谱了”,确实说明了该剧在贴近生活、反映现实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,在艺术表达方面也需要更有质感、更接地气的讲故事方式。
正如专家分析指出的,今天的流行电视剧创作中常常会配备一些基本的市场概念元素,例如强情节、高概念、快节奏、多反转。《后浪》被网友诟病,也恰恰是过于依赖这样的叙事套路。丢掉了这样的套路,能否讲好故事呢?同期的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或许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。没有强情节、强冲突,在看似流水的生活中解决每一个角色的问题,也可以收获一众观众的好评。再纵观近期备受好评的作品《人世间》《狂飙》《漫长的季节》等,有套路的同时又反套路,让观众觉得“尘埃落定”之时又能内容出新、价值出彩。证明了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,既“走新”又“走心”的作品,自然会得到观众的点赞和追捧。
跳出电视剧本身讨论该剧的意义,《后浪》让人看到了讲好中医故事的潜力,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空间。除了穿插于剧中的24节气元素,“后浪科普小课堂”还会趁机普及一些中医小知识,如“富贵包”如何形成、草莓、蒲公英的功效等,看得出来该剧试图在中医和年轻人之间、和观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用心。这些对于当下方兴未艾的医疗题材剧而言,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。
创作者各有风格,但成功的作品无不是能走出艺术的“象牙塔”,富有精神能量、文化内涵、艺术价值的作品。当前,该剧也还没有结局,一时的争论有益无害,如果是真正的精品,必然能够经得起观众批评、经得起时间检验。(陆夷)
标签: